中经产业景气指数发布——需求持续恢复 发展质效提升
发布时间:2021-10-30来源:未知 编辑:生活头条
《中经产业景气指数(2021年三季度)报告》今日发布。
今年一至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速分别为18.3%、7.9%和4.9%,两年平均增速分别为5.0%、5.5%和4.9%。随着经济基本面的持续恢复,企业效益稳步提升,投资信心进一步改善,企业用工保持稳定;与此同时,企业内生增长动能持续增强,创新投入不断增加,新兴产业加速发展,工业经济发展质效不断提升。
转型升级带动 工业稳定增长
我国扎实推进常态化疫情防控,国内需求稳步增长,同时采取一系列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惠企纾困政策,企业内生增长动力逐渐增强。我国产业链供应链恢复好于其他国家,国外订单回流,出口持续保持较快增长。在诸多积极因素的叠加影响下,工业经济呈持续恢复态势。但受基数逐步抬升等多因素影响,工业景气指数继续回落。数据显示,三季度,中经工业景气指数为103.4,分别比一、二季度回落5.9点和1.5点,但仍比疫情前的2018年、2019年同期水平分别高3.0点和4.1点。构成中经工业景气指数的6个指标受基数抬升影响同比均不同程度回落,但生产、销售、出口、效益、投资增速仍保持在相对较高水平,用工由温和增长转为基本平稳。
中经产业景气指数监测的11个具体行业中,景气走势有所分化,3个行业景气指数上升,1个行业景气指数持平,7个行业景气指数下降。从医药、IT设备制造业等高技术行业来看,我国医药行业一方面加速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加大研发投入强度,生物制药等医药新兴领域快速发展;另一方面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补短板建设,完善医疗物资供应保障体系,医药行业景气指数保持较高水平。数据显示,三季度中经医药产业景气指数为105.7,比2019年同期水平高7.3点。随着信息化、智能化、数字化加速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经济社会生活各领域加速融合,IT制造业需求持续旺盛。受同比基数抬升影响,三季度IT设备制造业景气指数小幅回落,但比2019年同期水平高1.7点。
从汽车、服装等消费性行业来看,我国经济延续恢复性增长态势,居民可支配收入持续增长,为消费潜力的释放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我国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进一步激发国内市场消费潜力,优质消费升级产品供给逐步增加,与之相关的消费品制造业景气总体稳定。其中,汽车市场终端需求依然旺盛,特别是新能源汽车需求保持快速增长态势,受汽车芯片供应短缺、基数抬升等因素影响,三季度汽车行业景气指数小幅回落,但仍比2019年高2.4点。受国内消费潜力释放、国际市场需求回暖、海外订单回流等诸多积极因素叠加影响,服装行业总体形势向好,但散发疫情、洪涝灾害对行业景气造成一定冲击,三季度服装行业景气指数为99.6,比上季度下降1.1点,比2019年同期水平高1.6点。
从能源、原材料等基础性行业来看,在国际石油、天然气等能源、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等诸多因素影响下,我国能源、原材料价格居高不下,三季度进一步上涨。处于产业链上游的煤炭、石油、有色行业景气指数分别为104.6、102.6和104.0,分别较上季度上升0.5点、0.1点和1.1点;钢铁行业景气指数为103.0,与上季度持平;处于产业链中下游的电力、化工、非金属矿物制品行业景气指数分别为101.4、103.0和102.0,分别较上季度下降0.9点、0.6点和1.1点。
从生产角度来看,受基数抬升等多因素影响,工业生产增速逐步回落。今年1至9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8%,比1至6月增速回落4.1个百分点。从两年看,1至9月,两年平均增速为6.4%,与疫情前增长水平基本持平。在国内外市场需求持续恢复的背景下,工业生产总体上运行在稳定增长区间。
在41个工业大类行业中,符合产业转型升级方向的高技术制造业以及装备制造业保持快速增长态势,对工业增长的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数据显示,1至9月,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6.2%和20.1%,比全部规模以上工业生产增速分别高4.4和8.3个百分点;两年平均增速分别为10.3%、12.8%,均高于疫情前同期水平。其中,电气机械、通用设备、电子行业、专用设备快速增长,增速分别为21.4%、17.1%、16.8%、15.5%,两年平均增速均在10%左右。从产品来看,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太阳能(000591,股吧)电池、智能手表、集成电路、微机设备等新兴产品、电子类产品快速增长。
市场需求扩张 盈利能力增强
今年1至8月,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3.9%,受同比基数抬升影响,比1至6月回落4.0个百分点;两年平均增速为9.8%,比1至6月回落0.3个百分点,但与1至7月基本持平。工业企业销售平稳较快增长,一方面得益于国内市场需求的稳步增长以及海外市场需求的逐步回暖;另一方面也与国内工业品价格持续上涨,特别是能源、原材料价格上涨有关。
在工业41个大类行业中,除开采专业及辅助性活动业营业收入低于去年同期水平外,其余40个行业营业收入均实现同比增长。其中,煤炭、化工、有色等能源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行业销售收入增长加快,两年平均增速分别为11.2%、11.1%和17.7%,分别比1至6月上升3.8、0.7和0.4个百分点。受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疫苗接种、医药行业转型升级需求快速增长的带动,医药制造业销售收入增速进一步提升。数据显示,医药制造业两年平均销售收入增速为12.4%,比1至6月上升0.6个百分点。在“两新一重”投资需求的带动下,通用设备、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等行业营业收入两年平均增速高于全部工业平均水平。受芯片供应短缺等因素影响,汽车制造业营业收入增长有所放缓,1至8月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5.4%,两年平均增速为6.5%,比1至6月回落2.1个百分点。
从国外需求来看,我国出口需求增长较快,国外产能恢复缓慢,产能缺口进一步带动出口企业产能释放。特别是一系列稳外贸政策措施深入实施,加速了跨境电商等外贸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为外贸企业快速发展注入新的动力。1至9月,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28.3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2.7%。其中,出口15.6万亿元,同比增长22.7%。在出口保持良好增长态势的同时,贸易结构进一步优化。1至9月,我国一般贸易出口9.5万亿元,同比增长25.5%,占我国外贸总值的60.9%,比去年同期提升1.4个百分点;对美国、欧盟、东盟、日本分别出口2.7万亿元、2.4万亿元、2.2万亿元和0.8万亿元,分别增长22.6%、21.8%、19.9%和8.8%。与此同时,对相关国家贸易持续呈快速增长态势。1至9月,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同比增长23.4%。
受全球需求增加、供应偏紧等因素叠加影响,以石油、天然气为代表的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进一步推升国内相关产品价格水平,工业品出厂价格环比、同比均持续上涨,且涨幅有所扩大。三季度各月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环比分别上涨0.5%、0.7%和1.2%,同比分别上涨9.0%、9.5%和10.7%。从构成来看,生产资料出厂价格环比涨幅持续抬升,而生活资料出厂价格基本平稳。三季度各月生产资料出厂价格环比涨幅分别为0.6%、0.9%和1.5%,生活资料价格环比分别为上涨0.1%、持平和持平。
分行业看,能源、原材料行业受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影响最为明显,三季度煤炭、石油、化工、燃气等能源、原材料价格环比持续上涨,钢铁、有色等原材料价格环比由跌转涨。数据显示,7至9月各月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出厂价格环比分别上涨6.6%、6.5%和12.1%;石油加工业分别上涨2.6%、1.0%和3.3%;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分别为下跌0.2%、上涨2.2%和上涨1.8%;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分别为下跌0.1%、上涨1.4%和上涨2.9%。全球芯片供应短缺对相关产品价格的影响也有所显现,汽车、电子行业产品价格环比均有所上涨。7至9月各月汽车制造业出厂价格环比分别上涨0.1%、0.1%和0.2%;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分别上涨0.6%、0.1%和持平。
在市场需求稳定增长、工业产品价格上涨,以及一系列减税降费、惠企纾困政策深入实施的共同作用下,工业企业利润实现快速增长。1至8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同比增长49.5%,两年平均增长19.5%。分行业看,在41个工业大类行业中,37个行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个行业扭亏为盈,1个行业持平,2个行业下降。其中,价格持续上涨的煤炭、石化、钢铁、有色等能源原材料行业的利润快速增长。数据显示,1至8月,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利润总额增长1.5倍,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增长2.7倍,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1.8倍。医药、IT制造业等高技术制造业受低基数效益减弱的影响利润增长逐渐放缓,而从两年平均增长速度来看,分别增长42.5%和30.4%。在产业转型升级带动下,装备行业保持相对较快增长态势,两年平均增速在两位数以上。
随着工业品价格的上涨、减税降费政策的落实,工业企业保持较高盈利能力。三季度工业企业销售利润率为7.0%,比上年同期上升1.2个百分点,且高于2018年、2019年同期盈利能力。在中经产业景气指数重点监测的11个具体行业中,医药、煤炭等行业销售利润率相对较高,分别为21.3%和19.3%;石油、化工、非金属矿物制品等行业的销售利润率也超过工业整体水平,分别为10.5%、9.7%和7.9%;服装、电力、钢铁和有色等行业销售利润率偏低,分别为4.3%、4.7%、4.9%和5.0%。
政策红利释放 激发创新活力
面对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冲击、基数抬升等诸多因素影响,我国着力保持宏观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加强政策预调微调和跨周期调节,更加注重财政、金融、就业政策的联动。“十四五”规划建设的新型基础设施、新型城镇化、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加速推进,各地出台的既促消费惠民生又调结构增后劲的重大项目加速落地,对工业企业投资形成有效支撑。
今年1至9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39.8万亿元,同比增长7.3%;两年平均增长3.8%,比1至6月两年平均增速回落0.6个百分点。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卫生等社会领域投资保持在两位数以上。1至9月,工业投资同比增长12.2%,两年平均增速为4.2%。其中,制造业投资两年平均增速延续逐月回升态势;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供应业投资增速略有放缓;采矿业投资同比出现下降。
研发方面,随着研发投入的提升,企业创新能力不断增强。2020年,我国研发投入经费增长10.2%,研发投入强度达到了2.4%,比2019年提高0.16个百分点。其中,企业研发经费增长10.4%,占全国研发经费的比重达76.6%,对全国增长的贡献达77.9%,分别比2019年提高0.2和9.4个百分点。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报告显示,2021年全球创新指数中,我国排名第12位,比上年提高2位。
虽然工业经济总体呈持续恢复态势,但也要看到,受能源原材料价格高企、疫情散发等因素影响,市场需求增长放缓,企业订货出现下降。数据显示,8月、9月我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中的新订单指数分别为49.6%、49.3%,连续2个月处于荣枯分界线之下。从国际需求来看,受德尔塔病毒快速传播以及全球能源价格上涨等因素影响,全球经济复苏不及预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10月发布的最新一期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显示,今年全球经济有望持续复苏但势头趋缓,预计全年增长率为5.9%,较7月份预测值下调0.1个百分点。美国缩减购债的预期也将拖累全球经济的复苏进程。全球经济复苏态势的放缓给我国出口带来一定的不利影响,我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中新出口订单指数已连续5个月位于荣枯分界线之下,且持续下降,7至9月分别为47.7%、46.7%和46.2%。
总体来看,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经济发展表现出较强韧性和巨大活力,为工业经济的稳定增长奠定了坚实基础。在巩固工业经济发展基础的同时,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推动制造业向中高端迈进,要加快新发展格局的构建,立足国内市场,以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加大科研投入力度,加快推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着力发展网络型、数字型、智能型制造模式和生产方式。面向国际市场,要进一步放宽外资准入限制,缩减负面清单,吸引资金、技术、人才等高端要素流入,加快推动国内自主品牌走向海外,主动参与全球产业链的重塑。
(中经行业发展研究课题组 报告由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趋势研究院、中国统计信息服务中心联合编制 来源:经济日报)
(责任编辑:符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