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思科快讯 > 正文

神州答卷|大赛之中谋大势 公园城市让新发展理念可触可感

发布时间:2022-03-19来源:未知 编辑:生活头条

客服

3月18日,即将在成都举行的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简称成都大运会)迎来开幕式倒计时100天。以赛谋城、大运惠民,借全力冲刺筹备国际大赛之机,成都正在谋求一场深刻的城市发展逻辑之变。

以开放办赛为高质量发展营城聚势,智慧转型推动超大城市科学治理,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重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大格局……大运会作为强力“助推剂”,正在激活城市能级跃升,打开面向未来的发展新空间。

俯瞰天府新区天府公园。

  开放办赛办出城市新活力

不久前,在成都天府熊猫塔,一场炫酷、时尚的AR光影秀中,成都大运会吉祥物“蓉宝宝”接棒冬奥吉祥物“冰墩墩”,开启熊猫家族全新之旅,点燃全球新期待。

冬奥之后接棒,即将第一次承办世界性综合赛事的成都如何擦亮世界新名片?

为了向世界呈现一场精彩的体育盛会,成都秉承开放包容的理念,对标世界顶级赛事,曾派出多支学习观察团赴东京、深圳、武汉等多地观摩学习,收集了东京奥运会、深圳大运会、武汉军运会等国际赛事的大量资料,在不断优化提升中明确了“国际大赛标准”。

北京冬奥会期间,成都大运会执委会就早早派出了一支10人的队伍赴冬奥会场馆“跟班学习”,结合成都筹办实际,梳理带回了30多条经验。“我们可以直接借鉴的经验就有很多,各种管理措施、开闭幕式设计、文化与餐饮融合、志愿者的人文关怀……”说起学习心得,成都大运会执委会后勤部主管张葵滔滔不绝。

学习借鉴经验,通过桌面推演、实战演练和观摩学习等方式,成都大运会执委会逐项查漏补缺、逐一完善细节,全力推动赛事组织优化提升。

凤凰山体育公园。图片来源:成都大运会执委会

新建场馆13处、改造场馆36处,大运会所有场馆已全面完工,“绿色、节俭、必须”也成为成都大运会的办赛原则。在场馆建设改造初期,成都便考虑了场馆的后期可持续发展和利用。记者采访了解到,高新体育中心、成都市射击运动学校等场馆不仅满足大运会办赛要求,还将为其他国际赛事做准备,避免二次改造;同时,在高校场馆建设和改建中,也充分考虑了学校日常教学需求,进行改造内容的简化,避免以后运行维护的困难。

作为大运会服务保障重要的功能载体,设在成都大学的大运村将为参赛代表团提供安全舒适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为了最大程度节约,依托成都大学现有校区,大运村对学生宿舍、餐厅等26栋单体建筑进行了改造提升。

“相约幸福成都”2021年全国女子水球冠军赛暨第十四届全运会女子水球资格赛。图片来源:成都市双流区委宣传部

大运会筹备期间,成都人的“运动特质”被挖掘出来,城市“运动细胞”被激活,市民运动热情空前高涨。“相约幸福成都”系列赛事在各个大运会场馆举办,超过10万人次现场观赛;截至2021年10月,“牵手大运会 全民动起来——社区趣味运动会”已举办60余场,书写了成都基层社区运动健康新时尚……

“相约幸福成都”2021年全国射击锦标赛(步枪项目)。图片来源:成都大运会执委会

“以前成都的体育设施在四川省都排名靠后,而现在,成都的体育基础设施能力在全国能排在第五位。”成都市体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陈志说。

成都东安湖体育公园。图片来源:成都大运会执委会

谋赛就是营城,营城就是惠民。

一边是大运会高水平的竞技赛场,一边是悠闲舒适的休闲运动场所——在东安湖体育公园,二者完美融为一体。“成都正在兴建一个个市民家门口的‘健身场’,通过多种形式灵活的运动空间,实现民众健身举步可就,对城市面貌也是一次巨大提升。”成都大运会双流赛区田径场馆中心竞赛服务副主任朱逵说。

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成都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742万,体育人口比例提升至48.6%。

志愿者不仅是大运会赛事的参与者和见证者,也是促进赛事成功举办的助推剂。目前,成都大运会志愿者报名注册人数已突破100万。

作为成都大学体育专业的一名学生,投身到大运会志愿服务当中,让王宁加深了对这座城市的归属感。“我们会积极践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通过志愿服务,让每一位来成都的友人感知享受天府文化的独特魅力,体会国际都市的开放包容。”王宁说。

成都大运会城市志愿服务小站。图片来源:成都大运会执委会

  智慧护航护出城市发展新动能

2月27日,大运号卫星在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这是全球首个以赛事命名的卫星,将在50万米高空为成都大运会提供丰富的卫星数据资源及应用服务。

2月27日,大运号卫星在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新华社发

大运号卫星是“智慧大运”建设的一个缩影。记者从成都大运会执委会了解到,围绕全绿供能、低碳交通、5G共享、科技防疫、安全办赛等9个方面,成都大运会实施了44个智慧应用项目,还开发了“大运通”APP。

在大运会场馆周边道路上,近500棵“智慧树”引人注目。这些看似电桩的“智慧树”除了提供基础的照明服务,还搭载了新能源充电桩、太阳能(000591)光伏发电储能装置等多个智慧设备,可实现5G通信、环境监测等功能。 “在‘智慧树’的布局上,我们还特别增加了成都大运会特色元素。”“智慧树”供应商相关负责人刘毅说。

而“智慧大运”背后,是成都无处不在日益完善的“智慧蓉城”体系。一键查菜价、找车位、缴费用、看社区商家打折信息……在成都市武侯区浆洗街街道蜀汉街社区,依托“天府市民云”打造的智慧社区服务平台,受到居民的广泛欢迎。居民办事不再多跑腿,社区服务线上“一键通”。

大运蓉宝机器人。

智慧城市建设,成都正在加速推进。以人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为根本出发点,破解社区治理“条块分割、力量分散”难题,如今,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前沿技术在成都大大小小的社区落地生根,这里的社区越来越“前卫”了。

“天府市民云”平台。

社区快速打通居民线上一公里生活地图,背后依靠的是成都政务服务“天府市民云”平台。自2018年上线发布以来,“天府市民云”已累计集成700余项城市服务,注册用户量突破1100万,连续3年市民满意度92%以上。服务范围覆盖全生命周期,服务触角从市级触达至社区,“天府市民云”已成为成都“人人必备”的APP。

据最新数据,2021年末成都常住人口为2119.2万人。从张仪筑城“立基高亢”到李冰治水“道法自然”,成都历来是一个善治之城。2300多年的建城史,孕育了这座城市开放包容、开拓进取的精神,也滋养出持续创新的活力源泉。

决战大运会,疫情防控也是重中之重。今年1月,“智慧蓉城”疫情防控平台正式推出,包括基层排查、核酸检测等多个功能,疫情防控将实现“一码到底、一人一档、一端通用”。整个赛事期间将实行闭环管理,所有服务于赛事的闭环内工作人员赛时集中居住并在赛后进行集中隔离。如果有紧急事件,闭环外的人员必须要进入闭环内,场馆也设立了缓冲区,以做好人员进出的防护工作。“目前,防疫物资已经统计完毕,通用物资已全部到位。”东安湖体育公园游泳跳水馆中心医疗工作组经理王玲说,从2月底到7月初,为确保赛事的疫情防控和医疗安全,她和同事们将在场馆待上近5个月时间。

筑牢疫情防控安全防线,预案想在前面。记者了解到,成都大运会还建立了大数据统计平台,全过程实现“防疫前置、远端防控、赛前验证、赛后跟踪”的实时动态管理,通过数据分析,赛事管理可以实时掌握每场赛事的防疫情况,最大限度做好疫情风险防控工作。

  新发展理念让城市迭代升级

在大运会赛事沿线区域剑南大道与天府一街的交叉路口,有一处绿草如茵的小游园——“勤勉园”。以前,这里是一片荒地,如今却生机勃勃,敞亮的绿色空间成为附近市民散步休闲的好去处。

一条绿道穿过“兴隆湖之心”。 白桦摄

今年3月16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官网正式发布《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总体方案》。

用生态底色拼合城市空间,大运会重塑城市形态,正为成都“绣”出绿色“新画卷”。

家住锦江区成龙路附近的市民徐先生最近有了踢球新去处——锦江区体育公园。大运会临近,这个昔日的小公园拆除了围墙和违建,又增加了足球场、运动器械,一跃成为周边市民的运动健身打卡地,非常火爆。

记者了解到,当前,成都正以大运会办赛谋城为契机,从拆除违建、拆除围墙、增加公共开敞空间入手,小规模、渐进式地推进城市“微更新”。

天府绿道体系规划示意图。图片来源:成都市公园城市建设管理局

在成都,“15分钟健身圈”随处可见,同时,以天府绿道为纽带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也日益完善。建设健身活力之都,成都最大的底气是正在建设中的1.69万公里全球最长“天府绿道”体系。贯穿全域的“天府绿道”,是成都人身边的运动赛道,山地、森林、湖泊、田园等多种景观叠加,为日常运动和专业户外赛事提供了天然环境。

骑游锦城湖。邓显杰摄

《成都市“十四五”世界赛事名城建设规划》提出,到2025年,成都体育产业总规模超过1500亿元,全市体育消费总规模突破800亿元。不断“植入”绿道的体育消费新场景,也让这座城市的体育产业随之腾飞。

西村大院体育综合体位于成都市青羊区,呈半围合形态,配套1.6公里的空中跑道、灯光足球场等设施,全年平均接待量达350万人次。最近,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基地、单位、项目名单公布,包括西村大院在内的3个成都项目成功入选了体育产业“国家队”。

从公园城市首提地到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运动成都正成为公园城市的活力“新表达”,也带动城市能级跃升。

策划:惠小勇 刘健钱彤

监制:周红军 肖林

执行:侯大伟 朱永磊

记者:董小红

统筹:王钒 翟子赫

视频:张可凡

编辑:涂丽君 蒋燕 黄晓芸 汪亚

海报:包雨刚 李婷玉

新华社四川分社 新华网(603888)联合出品

大家都在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