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5月18日9时,北京市18岁及以上人群“第1剂”新冠疫苗接种率突破80%。大兴区、顺义区、东城区、石景山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等11个区接种率超过80%,其中大兴区、顺义区、通州区接种率超过90%。全市医疗卫生、住建、城市管理、邮政快递、旅游景点、星级酒店、商业服务等系统(行业)接种率超过90%。
全市累计接种新冠疫苗人数达到1557.8万人,其中朝阳区、海淀区累计接种超过200万人。全市累计接种新冠疫苗2832.8万剂,其中1276.8万人已完成全程接种。已为26204名外籍人士和6322名港澳台同胞接种了新冠疫苗。
全市60岁及以上人群接种200万人,其中90岁及以上3115人,接种者最大年龄超过100岁。目前顺义区、密云区、平谷区60岁及以上老年人接种率超过80%。
80%是如何做到的?
“五化”“五加”,随到随打
在坚持“应接尽接”和“自愿原则”相结合的基础上,北京市按照“发动引领组织化、统筹安排精准化、接种操作规范化、技术支撑智能化、跟进服务便捷化”的“五化”原则,针对行业、单位、区域、个人接种需求和特点,提出“临时接种点+常规接种门诊、团队预约+个人预约、集中接种+上门接种、日场接种+夜场接种、固定接种+流动接种”的“五加”服务模式,提升疫苗接种工作的可及性,力争实现群众“想打能打,随到随打”。
科学规范,精准配置
科学设置接种点位,以街(镇)为基础,以大型体育馆、会展场馆等大型接种点为支撑,设置了390余个场所作为临时接种点,按照一天中每天接种200人设置一张接种台,每张接种台匹配一定量的医务人员,形成精准化、单元化配置。做到种前有计划、种中有标准、种后有监测,全面提升接种的科学化和规范化水平。全市建立了以大中型临时接种点为主,固定接种点和上门服务为补充的接种服务模式。科学配备医护人员及设施设备,坚持以各区医务人员为主力军,市级医务人员为突击队,配备接种人员16308人、医疗救治人员3076人、急救车228辆、接种台2200余个,实现资源科学精准配置,保障接种高效运行,全市日接种能力达40万剂以上。
暖心服务,创新接种
除建立大中型临时接种点和设置固定接种点外,东城、西城、丰台等11个区先后投入使用新冠疫苗“移动接种车”60余辆,为群众提供便捷的接种服务;大兴、昌平、怀柔等区开设“夜场”,为“上班族”提供接种便利;海淀、石景山等区开通了免费“爱心巴士”接送措施,解决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需求。加强人文关怀,在养老机构设立临时接种点,走进老年人房间,在床位旁为老年人提供登记、检查、接种、留观等系列贴身贴心服务,进一步拓展服务内涵。
作为全国第一梯次新冠疫苗接种重点城市,北京18岁及以上人群“第1剂”新冠疫苗接种率超过80%,是全市各区、各行业、广大市民积极参与共同取得的阶段性成效,但与构建人群免疫屏障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
当前全球疫情仍呈扩散蔓延态势,近日安徽、辽宁再现本土确诊病例,通过流调发现在京密切接触者中部分符合接种条件的人员没有接种疫苗,增加了感染和传播的风险。
疫苗接种是战胜疫情的利器,北京人口密度大、人员流动性强,就防控效果角度而言,疫苗接种率越高越有效,希望还未接种疫苗的市民积极接种,保护自己也保护家人。已完成第1剂灭活疫苗接种的请及时接种第2剂,未完成全程接种,难以获得最佳的免疫应答效果和免疫持久性。北京市将继续坚持“标准不降、节奏不变、力度不减”的原则,巩固和扩大接种成果,构筑首都免疫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