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科经验

持续千亿级逆回购 年末央行加大资金投放

字号+ 作者:生活头条 来源:未知 2021-12-30 我要评论

年末将至,央行持续加大公开市场操作。12月29日,央行官网发布消息称,为维护年末流动性平稳,当天央行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了2000亿元逆回购操作,期限7天,利率2.2%,与此前保持一

  年末将至,央行持续加大公开市场操作。12月29日,央行官网发布消息称,为维护年末流动性平稳,当天央行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了2000亿元逆回购操作,期限7天,利率2.2%,与此前保持一致。因有100亿元逆回购到期,央行此次操作实现净投放1900亿元。

  这已是央行连续两个工作日操作千亿元级别逆回购,此前的12月27日和28日两个交易日,央行分别发布公告称,为维护年末流动性平稳,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了500亿元、2000亿元逆回购操作,期限7天,中标利率2.2%。

  央行持续加大短期资金投放动作,在业内看来,可明显起到维稳跨年资金面和避免资金价格过度上行作用。如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分析师周茂华指出,近期央行公开市场操作“上量”,主要是满足年底跨年资金需求,近期机构对跨年资金需求增加,带动市场利率强劲反弹。央行近期公开市场操作,释放央行将根据市场利率走势,通过多种政策工具,维持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资金面有望平稳跨年。

  年底通常是资金价格最容易大幅上升的时点,一方面存款类机构面临年终MPA考核和资金结算任务,能够释放的流动性会明显减少;同时在需求端,通过杠杆购买的资产均需要进行跨年操作。在流动性供应明显下降和资金需求保持不变的情况下,资金价格自然会出现阶段性冲高的现象。

  央行在12月已数次出手呵护市场流动性。此前,央行全面降准0.5个百分点和5000亿元MLF(中期借贷便利)续作规模带来的流动性增量预计超过1万亿元;年末又适时加大公开市场操作力度。连续放量逆回购操作后,Shibor(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部分品种有下行趋势,其中,12月29日,隔夜Shibor下行27.3个基点报1.343%,14天品种下行4.1个基点报3.058%,不过,7天品种上行0.5个基点报2.25%。

  周茂华指出,近日由于年底跨年短期扰动,市场利率上升,反映机构对跨年短期资金需求上升,但整体保持平稳(市场利率围绕逆回购政策利率附近波动),市场一致预期央行将呵护资金面,连续两日央行平价加量逆回购规模,市场利率明显回落,反映市场资金面趋稳。

  “可以看到,尽管近日跨年资金价格同样出现上升,但幅度明显小于以往多数年份”,谈及业内关注的股市情况,宏观经济研究员王好向北京商报记者说道,短期来看,货币市场流动性保持量宽价低对股市不会产生立竿见影的影响。但随着时间推移,增量资金会部分流入权益市场。保持合理充裕的流动性实际上为今年A股成交量创历史新高提供了资金基础。2022年流动性对A股的影响还取决于资本的相对回报率,如果经济增速带动实体经济资本回报率回升,资金同样会“脱虚入实”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针对后续货币政策走向,12月27日召开的2022年央行工作会议定调,2022年将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王好认为,当前,稳增长已经成为首要经济目标,跨周期和逆周期宏观调控政策要有机结合。这意味着,2022年依然有必要适度运用降准和降息等总量型货币政策工具以保持经济增速稳定。同时,调整经济结构,促进“双碳”工作顺利开展等方面则需要结构性政策工具进行精准调节。因此,后续稳健货币政策有望保持灵活精准和流动性合理宽裕。

  周茂华则说道,“从以往经验看,接下来央行继续谨慎应对短期资金面干扰因素,确保资金面平稳跨年;货币政策调整主要受宏观经济形势影响,短期看,国内统筹防疫与经济增长、海外疫情仍在扩散等因素影响,国内经济面临一定下行压力,央行稳健货币政策略偏松,确保实体经济流动性保持合理充裕,为内需进一步恢复提供支持”。但考虑到货币政策需要平衡多个目标,周茂华建议,后续货币政策需要两个结合:一是总量与结构货币政策工具结合;二是货币政策与财政等其他政策工具结合。

转载请注明出处。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 甘肃新能源建设持续扩容 年发电量首破400亿千瓦时

    甘肃新能源建设持续扩容 年发电量首破400亿千瓦时

  • 中国企业走出去需打好形象牌 可持续发展大有可为

    中国企业走出去需打好形象牌 可持续发展大有可为

  • 仅八成过关 支付牌照持续缩量

    仅八成过关 支付牌照持续缩量

  • 我国首个页岩气田新增探明储量超千亿方

    我国首个页岩气田新增探明储量超千亿方

网友点评
精彩导读
热门资讯
关注我们
关注微信公众号,了解最新精彩内容


关注微信
手机网站
关于我们